top of page

2024正倉院展76回

藝術評論 期末展覽評論 學生:郭建宏 學號:G12717010

日本第 76 屆“正倉院展”朝聖之旅

2024.11.9 參觀

正倉院,位於日本奈良縣奈良市東大寺內。建於八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是用來保管寺院和政府財產的倉庫。雖然全部為木質建築,由於其獨特的校倉建築,完好地

保存了一千多年,現在由內閣府宮內廳管理。正倉院收藏有建立東大寺的聖武天皇

和光明皇后使用過的服飾、家具、樂器、玩具、兵器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

達9000件之多。其中也包括從唐代中國、新羅等地運來的各種精品,甚至還有從波

斯而來的文物,故正倉院也被稱為是絲綢之路的終點。

正倉院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古都奈良的文化財」之一部分。 每年10月底由奈良國立博物館主持展出其中60~70件寶物,成為「正倉院」特展,是一大展覽盛事,使今日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8世紀以來的傳世真品。

一、“正倉”一詞的由來

唐代,由國家支配的倉廪系統被統稱為官倉,內中包括正倉、轉運倉、太倉、軍倉、常平倉、義倉六種倉,其中的正倉主要負責供應兵餉、官祿。後來這種倉廩系統東傳至日本,日本則將政府機構或各大寺院設置的存放重要物品的倉庫統稱為正倉。

二、若要探索唐朝的工藝美術,“正倉院展”朝聖之旅,應該是最好機會!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十分強盛的封建王朝。唐朝國力昌盛,文化繁榮,武力強大,又兼有博大的心胸,海納百川,對外交流頻繁,使得“唐人”成為了華人的代稱。可

惜歲月流逝,唐朝華美的大明宮已經倒塌,絢爛的唐三彩所剩無幾,千年之後,我們只能通過史書去瞭解當時唐朝的偉大,緬懷唐人的榮光。然而在遠隔重洋的日本,卻完完整整地保存了一座唐朝的博物館,使我們有機會領略唐朝的風采!

  1. 正倉院的建築

正倉院最大的瑰寶並非它的藏品,而是它本身。唐朝建築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一

個高峰,它以木結構建築為主,嚴整開闊,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完美地反映了

當時的時代精神。

正倉院雖然並不是在中國建造的,但卻是嚴格按照唐朝的工藝建成的,並且有

著極高的建築標準,堪稱唐朝建築的典範。正倉院是典型的干欄式建築,在正倉院

的底部,有40根直徑60釐米的礎柱,將正倉院高高托起。這種建築樣式,早在

9000年前就已經存在於中國南方的河姆渡文化中了。建築整體全部為上等木料,分

為北、中、南3個庫房。整體上,正倉院高大雄偉,在周圍山林池塘的映襯下,顯

得氣勢磅礴而又雍容華貴,頗有盛唐氣象。

古建築物的保存是一個大問題,正倉院保存得如此完整,不能不說是一個奇

跡。古建築所面臨的主要威脅有3個:水災、火災和地震,正倉院通過巧妙的設

計,極大地降低了災害的影響。

首先,正倉院採用了干欄式結構,將建築主體抬離地面。這種建築形式其實在

日本並不常見,但是它能有效地避免木結構建築受到濕氣的侵擾,防備暴雨的衝

擊。其次,正倉院的中倉,不同於一體成型的北倉和南倉,其地板用木板鋪成,這

就使得正倉院的中部變得相對容易變形,極大地提高了建築物的抗震性。最後,正

倉院的周邊環境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倉院所坐落的地面以細沙鋪就,細沙地雖

然是日本庭院的特色,但也是為了在火災發生時隔斷火勢的蔓延。

正倉院的東面有古木環繞的池

塘,池塘能有效地降低火災發生造危

害的程度,這自不必說,就連樹木也

大多栽植在安全距離以外,以保萬無

一失。

高溫多濕的日本使這些寶物能保

存一千多年之久,主要原因由於被稱

為「校倉建築」的特殊構造。「校

倉」是指將校木(角木)以水平堆

積、交互重疊而造成牆壁的方法。正

倉院的建築,因為校木的斷面是三角

形,排水的功能非常好,故而防止了

木材的腐蝕;加上一般木材都有吸收濕氣而膨脹的性質,使外界潮濕的空氣不易侵

入倉庫內部。而且當空氣乾燥時木材則收縮,遂有壁縫可以通風。

當然,正倉院之所以能倖存至今,主要還是因為它與日本皇室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帶來的「特殊重視」。東大寺的僧人每年都會對正倉院進行檢修,並盡量保證其

不受外人干擾。得以安然無恙地保存正倉院至今。

當然,正倉院之所以能倖存至今,主要還是因為它與日本皇室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帶來的「特殊重視」。東大寺的僧人每年都會對正倉院進行檢修,並盡量保證其

不受外人干擾。得以安然無恙地保存正倉院至今。

  1. 這次封面藏品–正倉院藏唐镜

    黃金琉璃背十二菱鏡徑18.5 緑厚1.4 重2177
    黃金琉璃背十二菱鏡徑18.5 緑厚1.4 重2177

    這是一面琉璃鏡傳世品。此鏡用銀錫合金製成,紋飾面以金絲分隔,組成了空

    間的花卉圖案,分別以中黃、淺棕、淡綠與深綠四種顏色的琉璃填充燒制。

    這面銅鏡非常珍貴,在日本《東大寺獻物帳》中所記載的寶物,曾發生過一個

    真實的故事。西元1230年(即南宋紹定三年),日本鐮倉前期後堀河天皇寬喜二年

    十月二十七日夜,在奈良東大寺,發生了一件震驚日本朝野的彌天大案:有竊賊進

    東大寺的藏寶庫房–正倉院,偷走了8面稀世珍寶的唐鏡。因為無人敢收下這批太

    過貴重的物,竊賊竟然將其全部敲碎。事後,唐鏡雖被全部追回,卻已只是一堆殘

    破的碎片,最終有4面修復完成,還有4面再也不能還原。

    其中這面大尺寸雙鸚鵡鏡即在此劫難之中。全鏡碎成45片後,雖在明治年間

    已經修復,卻留下了滿目瘡痍的疤痕,但仍然作為國寶收藏於正倉院。


    正倉院藏唐鏡與國內唐鏡對比日本正倉院藏黃金琉璃花瓣鏡(左),西安馬家溝一號唐墓金背瑞獸葡萄鏡(右,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正倉院藏唐鏡與國內唐鏡對比日本正倉院藏黃金琉璃花瓣鏡(左),西安馬家溝一號唐墓金背瑞獸葡萄鏡(右,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正倉院收藏的唐鏡和國內的唐鏡經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在圖案、工

    藝特徵,都是一致的。根據日本的史料記載,可以看到正倉院收藏的這些精美的青

    銅鏡應該是當時日本的使者來到中國帶回去的精品。作為日本奈良時代銅鏡的代

    表,充分反映了唐代中國與日本的交流。

  2. 本次展覽陳列了聖武天皇周年祭所用大幡的部分殘 片,頗為引人注目。

    幡為旌旗的總稱,是佛教場所的重要用具,現存唐代佛幡最主要的來源是莫高窟藏經洞出土品,多保存在英、法等國大型博物館中。另外,幡的圖像還見於莫高窟壁畫(如第148 窟藥師經變圖),以及藏經洞出土的絹畫(如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引路菩薩圖)等。

    正倉院藏有若干件幡,通覽藏品目錄可知,質地有布、錦、羅、綾、絁,裝飾技法有夾纈、纊纈、刺繡,圖案有唐草紋、孔雀紋、吉字紋等,按名稱則有道場幡、佛

    像幡、灌頂幡等。

  1. 正倉院--紫檀木畫槽琵琶捍撥 -- 唐代山水畫其獨特的審美觀



日本吸收唐代繪畫是多方面的,山水畫應該是其突出的特點之一。

正倉院紫檀木畫槽琵琶捍撥,上為遠景雲間三山式層疊圖,中為大樹蔭下群人

奏樂飲食圖,近景為騎馬追虎狩獵圖。按照中國山水畫所謂經典的“高遠、深遠、

平遠”三類致遠法,這也是典型的唐代山水畫,整個畫面平疇廣野,闊朗取景,遠

處天際線下山脈層疊,遠山與白雲相間,依山勢而下的巨峰高聳,當千仞之勢;青

綠樹叢敷彩點染,體百里之迥。至於畫面下部分則是明顯的唐式異域範本,“狩獵

與野宴”無疑是吸納了西域樣式后的風格轉變。

日本正倉院琵琶山水畫和韓休墓出土山水壁畫,最重要的共同點都是以“日

出”為固定靜止的焦點,整幅畫面都凝聚在最上方的太陽之下,又仰觀俯察天地,

延宕在山水的時空深處。

韓休墓山水畫與日本正倉院琵琶山水畫都運用層層疊疊的山峰溝壑錯落畫面,

表達高山峻嶺的深邃和空間的廣闊,從近到遠襯托出群山之上的太陽,太陽精確位

置就是聚焦點,而且太陽周圍的雲彩增加了畫面的靈動感。

兩幅畫都顯示了陽光下的溫暖,彷彿給了人的峰迴路轉、起死回生的期盼與信

念,雖然韓休墓山水畫過於世俗,缺乏超越藝術的悠遠感,缺少意蘊深邃的精構,

但為了時光的流轉和靈魂的再生,都與實景集聚呼應,呈現了天地萬物的宇宙無限

感。

韓休墓山水壁畫簡單與正倉院山水畫的繁複,成為簡繁對比的顯著特點。正倉

院山水畫蒼渾滋潤,從筆線勾勒到分離點染,均用濃密的墨色表現豐富的層次,有

著精雕細刻的用意。韓休墓山水畫具有文人畫的意趣,但是畫面中沒有人物出現,

而正倉院山水畫的人物則具有西域胡人的特徵。

韓休墓山水畫色彩單一,畫匠似有時間緊迫、匆匆趕工的意向,是在不長時間

內完成的創作。正倉院山水畫色彩豔麗,人物描繪精妙入微,非同一般工匠之作,

至少是皇家工坊內的高手畫師所作。

從正倉院8-9世紀這些繪製的物品來看,當時唐代山水畫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審

美觀,畫家們善用以小觀大的視覺角度,觀賞層峦疊嶂遠近起伏,雖然唐代捲軸山

水畫難見真跡,但是日本保留的這些國寶為我們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唐代山水畫,

多突出輪廓線的表示,這是繼承了早期山水繪畫質朴的特點。可以說,奈良時代的

日本,就是一個“小唐朝”。






參考資料

1.

瀟瀟,《 Culture文化:奈良尋唐風》。

2.

段旭,《 科知識 –夢回唐朝正倉院》,博采,2015年1月。

3.

高倩琳、尹釗、戴雪峰,《 收藏 COLLECTION 正倉院藏唐代銅鏡中所見之中日文化交流》。

4.

周楊,《 風山水外,,道棋局中中–日本正倉院藏琵琶捍撥畫中的水外與高士主題》,北京:北京道學考古文博學院,100871。

5.

葛承雍,《 代水外畫的點記憶“初曉日日曉::唐–韓休墓出土水外壁畫與日本傳世琵琶水外畫互證》,美術研究 ART RESEARCH ,2015.6,。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渡海古美院 藝探報告 ]走藝人生 小丑主題創作探討

引言: 小丑形象在藝術史中經常出現,藝術家們以其特殊的角色進行深度的探討。本文由郭建宏董事長撰寫,將聚焦於當代藝術家對小丑主題的創作,以及小丑形象在藝術中的多樣呈現。 當代藝術家的小丑創作: 郭建宏董事長將注意力聚焦於畢卡索等藝術家,透過小丑形象表現藝術家在藝術追求中的...

Comments


大台北商用不動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4250 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69號12F
TEL:02-66350085
FAX:02-22771676
MAIL:terry@gmcr.com.tw

Copyright 2008 Greater Taipei Commercial Realty Development Co.(GTCR)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